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图片
>> 战略研究中心项目第二次工作研讨会召开 |
发表时间:2015-04-23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
2015年4月21日下午在旱区农业研究院二层会议室,召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内外旱区农业发展分析与比较研究”项目第二次工作研讨会。山仑院士和项目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冯浩研究员主持。
首先,“国内外旱区农业发展分析与比较总报告”项目组汇报了总报告的撰写情况。王永强博士介绍了“国内外旱区农业发展分析与比较总报告”(初稿)前三章的内容:从旱区农业的自然资源条件、生产状况、技术状况的角度分析了旱区主要国家农业发展概况,并从旱区农业结构变化及主导产业形成过程、生产效率与竞争力变化过程、农业发展的驱动力分析等方面展示了旱区典型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历程,从各国旱区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入手分析了全球旱区农业科技发展状况及其特点、优势与经验、重要的长期规划与投入机制。胡华平博士汇报了总报告后三章的内容,即根据OECD数据库,采用农业总支持(TSE)、一般服务支持(GSSE)、生产者支持(PSE)、消费者支持(CSE)和名义援助率(NAR)等指数比较与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旱区农业政策的演变、特征和趋势,以及旱区国家农业发展政策的经验与启示,并从旱区国家农业政策支持强度与结构等方面比较了旱区国家农业发展的竞争力,最后以旱区农业资源条件为依据,深入剖析我国旱区农业发展潜力、存在问题及战略对策。总体来看,总报告项目组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数据收集和基本分析工作,但还需凝炼和修正相关内容,提高文字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朱玉春教授介绍了“俄罗斯及中亚五国旱区农业发展分析与比较报告”内容,涉及俄罗斯和中亚五国旱区农业概括,农业发展历程和主导产业形成过程,农业投入、生产效率及农产品竞争力等方面,以及所存在的农业科研和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劳动力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俄罗斯的高效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农业资源保护制度和提升农民吸纳农业科技的综合能力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海江波教授汇报了 “旱区耕作制度(或农作制度)发展分析与比较”专题报告撰写情况。包括:我国旱区主要耕作类型、农作区划分以及资源耗竭问题和面源污染的问题;并介绍了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发达国家五种典型农作制度和非洲游耕制等;就我国国情来看,粮食主导型农业符合国情,而西北旱区针对水分耗竭的问题,资源节约型应是主导的耕作制度。目前如何定量分析和比较各种耕作制度,选用合理的定量指标是其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山仑院士对以上汇报内容提出了指导意见,他认为报告内容基本反映了项目要求,内容准备的比较充分;建议总报告组和各专题报告组能同时进行研讨,将会有助于总报告组吸收各专题报告的成果,同时希望报告的内容要强调“旱区”和“国内外的对比”,在国外旱区农业发展情况、经验和问题分析中,要突出和明确其对我国旱区农业有何启示和借鉴意义;在我国半干旱区出现的农业问题较多,要解决农牧业生产关系,走可持续道路,其中科技和政策是最重要的问题;最后,他要求报告内容也要着眼于为我校“十三五”项目顶层设计服务,争取为我国旱区农业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例如:粮草如何兼顾,大规模地膜覆盖导致土壤基础肥力下降的现状下如何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并能够为“十三五”期间我校如何服务和引领旱区农业发展提出明确的、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建议。
冯浩研究员发言中强调“国内外旱区农业发展分析与比较”项目总报告要针对提出可供我国旱区农业发展借鉴的国外成功经验、做法、政策这一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剖析,进而提出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科学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最后,冯浩研究员简要介绍了项目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项目总体组将根据各专题组的工作进展,分批逐次安排进行交流讨论,并希望总报告项目组与各专题报告的负责人加强互动交流,共同推动项目顺利完成。
|
| |
|
已发表的评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