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巫溪县红池坝的高山蔬菜基地,青山绿树环抱,产区俨然景区。 邓俐 摄
近日,全市高山蔬菜产业扶贫推进会在巫溪县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市将从基础设施、科技支撑、主体培育等方面着手,推动高山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高山蔬菜基地40万亩,年种植60万亩,总产量将达100万吨,商品菜产量达60万吨以上。
近年来,武隆、巫溪、酉阳、黔江等区县积极将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向高山地区推进,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去年全市高山蔬菜常年基地面积达30万亩,比2010年翻了1倍多。此外,高山产区以莲白、大白菜、白萝卜“三大白”为主的品种格局也在扭转,番茄、四季豆、辣椒、油麦菜、水白菜、黄瓜、茄子、荷兰豆等品种正逐渐增多。
武隆县双河乡木根村村民贺树华以前每年要种植10多亩莲白,一年下来只赚2万元。近两年,他在专家的指导下调整蔬菜品种,每年靠种植6亩番茄就收入8万多元。
“随着高山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步伐的加快,农民收益也大大提高。过去一年种植一季莲白,亩收益2000元,现在一年可种植三季莴笋,亩收益高的,可达2万元。”市农委总农艺师刘保国说,农民在田间的务工收入也提高了,以前每天30元,现在每天多则能挣上百元。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我市贫困区县集中的地区,同时,这些地方高山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越,特别适宜发展优质高山蔬菜。加之高山蔬菜生产期短、见效较快、带动性强、经济效益显著,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市脱贫攻坚中重要的产业支撑。”刘保国表示,各区县将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扎实推进包括高山产区在内的保供蔬菜基地建设,同时依托各级科研院校和农技推广体系开展实用技术指导、培训和研发推广,不断丰富我市高山蔬菜新品种信息资源库,并大力扶持高山蔬菜生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菜大户、蔬菜农场等经营主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