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信箱
站点地图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节水论坛 >> 通江县:小农水项目谱写农村水利建设新篇章
通江县:小农水项目谱写农村水利建设新篇章

     来源:通江县人民政府网      发表时间:2018-07-07     浏览次数:     字号:    

二年前,通江县80%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还较为滞后,“等雨植禾、靠天吃饭”的局面极为普遍。

二年后,通江县50%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得以彻底改善,农业稳粮增收、农村经济增长、农民生活富裕。

去年以来,通江县为实施好项目工程,体现强农惠民的政策性,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提升农村水利服务能力”的发展思路,加快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步伐,成功探索出了在农村切实可行的水利建管机制,从而破解了水利建设项目在农村实施中资金投入不足、群众组织不力、工程管护不畅的难题,实现了农村水兴带动百业旺的良好局面。

三项机制改变农民对水利建设的传统认识

在实施小农水项目时,因受多年农村水利发展制约等影响,老百姓一时处于质疑、等待、观望。政府的三项机制让他们彻底改变了对农村项目建设的重新认识。

“六个一点”聚财,农民不再因筹资而“闹心”。过去农村项目实施,农民既要投工投劳,又要筹资,致使项目实施难。小农水在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上,探索实行“六个一点”的筹资办法,从而破解了资金瓶颈,加快了项目进度。一是上级财政拨一点。以中央、省级财政下拨项目补助资金为动力。二是县级财政配一点。以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为突破口。三是涉农项目补一点。以整合其他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小农水项目村为载体。四是农民群众筹一点。以农民投工投劳折资核算为潜力。五是社会力量捐一点。以动员在外工作人员和水利大户,捐资捐物建设水利设施为引导。六是园区业主投一点。以鼓动园区业主投入为主体。通过六点筹集资金,从中找补了小农水项目9670万元的资金缺口,农民不再负担地方资金筹集。

“五民一补”机制,农民不再对水利项目等待观望。通江县成功探索实行了项目民报、方案民定、工程民建、建设民管、资金民审和先建后补的“五民一补”建管机制,充分激发了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项目民报顺民意。采取竞争立项和“先改后建”的方式,组成691个业主,对1200个单项工程进行建设申报。方案民定集民智。工程建设形式、建设地点、工程数量等建设方案和补偿方案都有由群众自主决策。工程民建聚民力。以受益群众为主体,根据不同工程类型采取“群专结合、群技结合”办法自主建设。建设民管履民责。全县有2100个由受益群众、党员代表组成的质量和进度监督管理小组,监管工程质量。资金民审行民权。项目资金预算、筹资收取、项目补助等,由群众监督、管理。先建后补强保障。坚持“先建后补、筹补结合、不建不补”原则,工程验收合格后,先兑现补助资金80%,下余资金待省级部门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兑现,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力保障。“五民一补”建管机制的操作,农民坚定了信心,下定了决心,改变了观念,积极参与小农水项目建设。绝大部分在外务工的劳动力都闻讯赶回家参与水利建设,项目区92%的劳动力都投入到了工程建设中。

“三权一责”措施,农民不再是水利工程管护的“配角”。在小农水项目建后管护上,放开建设权、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护责,推行了“联户模式”和“协会模式”,由受益户共同出劳,建好后受益户共享所有权和经营权,共有管护责任,实现农民管护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从配角到主角转变,激活了工程建后管护活力。仙人嵌村山坪塘过去由村委管,老百姓只在大春栽插前投点工维护一下,大春一过,就无人问津,加之因缺乏资金等因素,工程全部处于瘫痪。小农水项目实施后,所有山坪塘实行“农户+协会”的模式进行管理,组建了协会机构、建立了协会章程、制定了管理办法、落实了管理人员,并依照水法规定,实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核定水价、成本收费,形成以水养水、永续利用的新机制。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小农水项目建后管护上只负责监督指导,而不再是“永续投入、处处埋单”的责任主体。相反,工程效益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收入高低,自然,工程管理者责任心就得到加强,工程效益也实现了永续发挥。黎明村锁口田堰塘未整治之前是一口管不住水,无人管的病塘,通过小农水项目资金整治后,12户受益户抢着管理,还主动再投资防洪灾、搞养殖、搞维护。

工程建设成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通江县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同时为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兴水强基础。实行山、水、林、田、路、池、园综合治理、配套建设,整合以工代赈、标准口粮田建设、土地整理、农业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涉农项目,项目区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县新增蓄水160.3万方、恢复和新增灌面2.23万亩、完成庭院水保540亩,夯实了旱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基础;硬化项目村村道路29公里,新修泥碎路36公里,建作业道41公里、院户路22公里,项目区交通网络渐趋完善,道路等级普遍提高;整理土地1000余亩,新增耕地312亩,耕地质量大幅提高,耕作条件明显改善。

兴水兴产业。一水兴百业、水兴百业旺。优质粮油产业发展改变。随着水利条件的明显改善,“等水栽秧、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彻底改变,如今项目区农民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产业,促进粮食增产,可多种植优质粮油1200多亩,每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0多万公斤。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显著。项目区群众利用充足的水源发展食用菌产业、林果业、畜牧产业,带动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民胜镇周子坪村引进8个业主建成200亩食用菌产业园区,生产食用菌800万袋,实现产值4800万元。杨柏乡仙人嵌村流转土地180亩,引进建设业主4个,发展食用菌600万袋,实现产值3600万元。畜禽、水产业发展加强。项目村群众利用新增水面,水上养鸭和鹅,水中养鱼和虾等。大兴乡东郡村利用新增的200多水面养鱼养鸭,产值可达到200余万元。小农水项目的建成,群众收入明显增加,项目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比项目实施前增加700多元。

兴水惠民生。坚持把“小农水”建设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关键性工程来抓,促进了民生改善,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农民饮水更加洁净。项目区把解决生产用水与生活用水有机结合,新建饮水工程37处,集中供水工程12处,不但解决了项目村3.6万人的“饮水难”,还解决了项目区内9所村小学1200余名师生用水问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小农水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住居环境,同时激发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项目区95%以上的农户进行了农房风貌改造和“五改三建”,不少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农家乐,让城市居民旅游观光。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小农水项目的推进,营造了卫生洁净的生活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干文明事在项目区蔚然成风,群众的文明意识明显增强,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推荐本文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已发表的评论
文章搜索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置顶文章  中心在读研究生统计表
置顶文章  申请、获得专利统计目录
普通文章  贾根林:小秸秆赚大钱
普通文章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发...
普通文章  吴普特:现代节水农业理念...
普通文章  张正斌:生物节水路在何方?
普通文章  微压滴灌系统
普通文章   灌区节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华文章  我国渠道防渗工程中应注意...
普通文章  研究生科研津贴发放表

 

 
b16.com   陕ICP备06001528号 我要啦免费统计    XA11503
地址:陕西?杨凌?西农路26号   电话:029-87012465     传真:029-87011354   Email: gjjszx@163.com